科目名稱 : 文化研究導論 (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Studies) | 開課班級 : 進大學通識 | 學 分 : 2.0 | 授課時數 : 2.0 | 授課教師 : 侯建州 | 必選修 : 必修 | | |
|
1.教學目標 | 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包括:
培養學生對文化現象的敏銳度,並理解其背後的社會與政治意涵。
探討文化如何作為權力運作的一環,影響不同群體的身份與表述方式。
促進跨文化理解,並鼓勵學生批判性地分析文化文本與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現象。
提供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論與方法,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研究能力。 |
|
2.教學綱要 |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與方法,並探索文化如何形塑社會、政治與個人身份認同。課程內容涵蓋文化理論、全球化與在地文化、權力與話語、媒體與大眾文化,以及文化研究在不同地區的應用。透過文本分析、案例研究與跨領域討論,學生將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,並掌握解讀文化現象的多元視角。 |
|
1 | 書名 : 文化研究:理論與實踐 出版日期 : 2022年 月 | 作者 : Chris Barker / Emma A. Jane 著 羅世宏翻譯 出版社 :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版本 : |
|
|
※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,依著作權法規定,教科書及教材不得非法影印與使用盜版軟體。 |
週次 | 日期 | 內容 | 授課教師 | 備註 | 1 | 2025/09/14─2025/09/20 | 課程介紹  | 侯建州  |   | 2 | 2025/09/21─2025/09/27 | 文化研究的理論基礎  | 侯建州  |   | 3 | 2025/09/28─2025/10/04 | 文化研究的理論基礎  | 侯建州  |   | 4 | 2025/10/05─2025/10/11 | 身份認同與文化  | 侯建州  |   | 5 | 2025/10/12─2025/10/18 | 身份認同與文化  | 侯建州  |   | 6 | 2025/10/19─2025/10/25 | 權力與文化  | 侯建州  |   | 7 | 2025/10/26─2025/11/01 | 權力與文化  | 侯建州  |   | 8 | 2025/11/02─2025/11/08 | 全球化與文化  | 侯建州  |   | 9 | 2025/11/09─2025/11/15 | 全球化與文化  | 侯建州  |   | 10 | 2025/11/16─2025/11/22 | 媒體與文化  | 侯建州  |   | 11 | 2025/11/23─2025/11/29 | 媒體與文化  | 侯建州  |   | 12 | 2025/11/30─2025/12/06 | 研究方法  | 侯建州  |   | 13 | 2025/12/07─2025/12/13 | 研究方法  | 侯建州  |   | 14 | 2025/12/14─2025/12/20 | 小組項目  | 侯建州  |   | 15 | 2025/12/21─2025/12/27 | 個人研究  | 侯建州  |   | 16 | 2025/12/28─2026/01/03 | 總結與回顧  | 侯建州  |   | 17 | 2026/01/04─2026/01/10 | 彈性課程  | 侯建州  |   | 18 | 2026/01/11─2026/01/17 | 彈性課程  | 侯建州  |   |
|
6.成績評定及課堂要求 | 課堂出席、參與討論與記事本心得筆記:50%
個人作業:20%
期中測驗、期末考:共佔30% 由老師評斷是否調整
課前閱讀指定篇章
積極參與討論與考試,準時繳交成果並報告
完全遵守配合課堂規定 授課進度內容與成績評定比例,教師將視實際課堂需求與學生學習狀況予以調整。
若請假必須經事先請示授課教師批准並完成。
彈性課程是讓授課教師善加運用調度以增益課程豐富與連結
|
|
8.永續發展目標(SDGs):SDG4 優質教育、SDG16 和平、正義及健全制度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