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目名稱 : 性別教育 (Gender Education) | 開課班級 : 日大學通識 | 學 分 : 2.0 | 授課時數 : 2.0 | 授課教師 : 盧延根 | 必選修 : 必修 | | |
|
1.教學目標 | 每個社會都會以不同方式對待男人或女人,並期望他們各有不同的行為模式。性別教育主要在探究男人與女人之間所呈現的差異,係受到生物、文化與社會結構的形塑或調解。本課程關注三個主要的人權議題:(一)在社會階層與社會分工上,不同性別是否屬於各自分開且相互獨立的面向?(二)一般理論觀點分析性別差異與社會分工的適切性如何?以及(三)在未來社會裡,我們該如何建構「新性別社會」?
據此,本課程首先釐清並引介性別議題的社會學概念與理論觀點,逐一釐清性別社會建構與社會不平等的根源。其次,我們討論性別不平等議題的各面向。接著,課程探討男人研究與女人話題。最後,則從兩性關係轉變論述新世紀「新性別社會」的重要性與可能性。
|
|
2.教學綱要 | 性別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對性別議題的理解、尊重與包容,以促進性別平等意識的發展。本教學課目強調性別多元性、性別角色、身體自主權、性騷擾防治、及性別權益等層面議題,並融入於學習領域,使學生藉由學科學習性別平等之概念逐次建立「身體界線」與「身體自主權」的概念,並期消除性別歧視,維護不同性別氣質、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人格尊嚴。 |
|
1 | 書名 : 《性別教育》 出版日期 : 2021年 11月 | 作者 : 邱紹一 洪福源 出版社 : 新文京 版本 : 3 | 2 | 書名 : 性別教育 出版日期 : 2024年 06月 | 作者 : 林燕卿、何克倫、柯惠玲、楊淯順、劉嘉蕙、李佳儒、陳莉榛、施俊 出版社 : 華格那 版本 : 2 |
|
1 | 書名 : 《性別教育與生活》 出版日期 : 2021年 11月 | 作者 : 陸偉明 出版社 : 雙葉 版本 : 3 | 2 | 書名 : 期刊: 《性別平等教育季刊》 出版日期 : 年 月 | 作者 : 依投稿審查通過者刊出 出版社 : 教育部 版本 : |
|
※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,依著作權法規定,教科書及教材不得非法影印與使用盜版軟體。 |
週次 | 日期 | 內容 | 授課教師 | 備註 | 1 | 2025/09/14─2025/09/20 | 課程介紹與上課要求
親密關係的理論與研究方法  | 盧延根  | 教學進行方式與規範、分組與選定報告主題,並填寫「分組名單」  | 2 | 2025/09/21─2025/09/27 | 無  | 盧延根  |   | 3 | 2025/09/28─2025/10/04 | 性別真有趣
婚姻與家庭  | 盧延根  |   | 4 | 2025/10/05─2025/10/11 | 無  | 盧延根  |   | 5 | 2025/10/12─2025/10/18 | 人際親和吸引力
性別認同、角色與刻板化  | 盧延根  |   | 6 | 2025/10/19─2025/10/25 | 無  | 盧延根  |   | 7 | 2025/10/26─2025/11/01 | 健康的性
分手的藝術  | 盧延根  |
分組報告一,依所選子題報告  | 8 | 2025/11/02─2025/11/08 | 無  | 盧延根  |   | 9 | 2025/11/09─2025/11/15 | 兩性關係的開始
跨越性別、男女大不同  | 盧延根  | 分組報告二,依所選子題報告
分組報告三,依所選子題報告  | 10 | 2025/11/16─2025/11/22 | 無  | 盧延根  |   | 11 | 2025/11/23─2025/11/29 | 愛情與親密關係
性別間的互動關係  | 盧延根  | 分組報告四,依所選子題報告
分組報告五,依所選子題報告  | 12 | 2025/11/30─2025/12/06 | 無  | 盧延根  |   | 13 | 2025/12/07─2025/12/13 | 兩性關係相關議題
性騷擾與預防  | 盧延根  | 分組報告六,依所選子題報告
分組報告七,依所選子題報告  | 14 | 2025/12/14─2025/12/20 | 無  | 盧延根  |   | 15 | 2025/12/21─2025/12/27 | 性侵害與預防
期末考  | 盧延根  | 分組報告八,依所選子題報告
  | 16 | 2025/12/28─2026/01/03 | 無  | 盧延根  |   | 17 | 2026/01/04─2026/01/10 | 自主學習(一)
自主學習(二)  | 盧延根  | 彈性補充教學(一)
彈性補充教學(二)  | 18 | 2026/01/11─2026/01/17 | 無  | 盧延根  |   |
|
6.成績評定及課堂要求 | ★1.出席情形與課堂參與討論 20%
2.報告(結合時事內容)40%
3.期末考試 40%
★1.上課缺席次數不得超過3次,病假不得超過全學期的三分之一,全勤者出席情形基本分20分。
2.課堂討論係指教師上課與同學分組報告的提問與討論。
3.每一位同學均須加入一組分組報告,而且都要做口頭報告,最後則將報告的Word檔與ppt檔繳交給老師評分。 ※報告:每一組以20分鐘為原則,團隊學生得於15分鐘內補充說明,他組同學針對當次主題得於5分鐘提出討論,並由學生相互自評,內容涵蓋小組形成與分工、互動效果、知識學習效能。藉由交互自評結果作為個人成績加權計分。 |
|
8.永續發展目標(SDGs):SDG5 性別平權、SDG17 多元夥伴關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