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目名稱 : 紅磚藝術與生活 (Red brick art and life) | 開課班級 : 日大學通識 | 學 分 : 2.0 | 授課時數 : 2.0 | 授課教師 : 林清渠 | 必選修 : 必修 | | |
|
1.教學目標 | 對生活美學的再認知是提升生活品質不可缺的良藥。
讓學生了解到陶瓷工藝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環保用品。
讓學生了解到陶瓷材料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。
|
|
2.教學綱要 | 閩南建築藝術在金門有悠久的發展歷史,整個島上布滿紅磚藝術的自然村,是金門最特殊的文化資產,因此,我們希望透過這門課程,引導學生重回對紅磚藝術的認識,並欣賞閩南建築在金門所扮演的重要角色。尤其珍貴的陶瓷材料在金門是垂手可得,因而引導學生將這些遍地黃金的材料,運用在創作紅磚藝術的作品媒材上,不但是善用在地資源,同時也是最為環保的藝術創作。
|
|
1 | 書名 : 清雍正法瑯彩瓷 出版日期 : 年 月 | 作者 : 金成旭映 出版社 : 故宮博物院 版本 : |
|
|
※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,依著作權法規定,教科書及教材不得非法影印與使用盜版軟體。 |
週次 | 日期 | 內容 | 授課教師 | 備註 | 1 | 2024/09/08─2024/09/14 | 介紹金門傳統閩南建築對紅磚藝術的應用
  | 林清渠  | 師生自我介紹,並介紹老師的創作經歷  | 2 | 2024/09/15─2024/09/21 | 中國紅磚歷史發展對生活的影響與改變及認識紅磚陶瓷材料
中秋節放假
認識烈嶼陶質地質及歷史景觀
  | 林清渠  | 認識學校周邊的地質環境 介紹金門地理環境與黏土的生成環境  | 3 | 2024/09/22─2024/09/28 | 陶認識烈嶼陶質地質及歷史景觀
  | 林清渠  | 介紹金門地理環境與黏土的生成環境  | 4 | 2024/09/29─2024/10/05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5 | 2024/10/06─2024/10/12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6 | 2024/10/13─2024/10/19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7 | 2024/10/20─2024/10/26 | 認識烈嶼陶瓷材料及人文歷史-戶外教學  | 林清渠  | 烈嶼戶外教學  | 8 | 2024/10/27─2024/11/02 | 認識烈嶼陶瓷材料及人文歷史-戶外教學  | 林清渠  | 烈嶼戶外教學  | 9 | 2024/11/03─2024/11/09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10 | 2024/11/10─2024/11/16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11 | 2024/11/17─2024/11/23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12 | 2024/11/24─2024/11/30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13 | 2024/12/01─2024/12/07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14 | 2024/12/08─2024/12/14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15 | 2024/12/15─2024/12/21 | 應用紅黏土製作浮雕造型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16 | 2024/12/22─2024/12/28 | 窯烤披薩與體驗燒窯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17 | 2024/12/29─2025/01/04 | 窯烤披薩與體驗燒窯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  | 18 | 2025/01/05─2025/01/11 | 窯烤披薩與體驗燒窯  | 林清渠  | 工作坊分組製作完成後撰寫心得分享  |
|
6.成績評定及課堂要求 | 交二篇心得報告(300~500字)及紅磚設計稿當平時成績. 期中及期末考各交二件作品作為考試成績。
•缺課一堂扣一分,超過總堂數1/3不能參加期末考
•全勤加總分五分
上課教室內禁用手機
學生要繳交200元烤披薩食材費及100元陶藝材料費合計300元整,若學生自己有意願將自己的作品用電窯燒成高溫成品,每件作品加收100元燒窯費。
•開學上課前二周在校本部上課,之後就在烈嶼西宅鶴山窯工作坊上課。
|
|
|
|